内服外敷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祖国医学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深入而独特,将其归为“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混杂,相互作用,导致了痹症的发生。其中,“膝为筋之府”,一旦膝部出现疼痛,大多与肝肾虚有关,而肝肾虚往往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古代医家认为,肝肾亏虚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而风寒湿邪则是导致痹症的外因。随着病情的发展,瘀血逐渐形成,成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久而久之,邪气、瘀血与肝肾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虽然仍属于痹症范畴,但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病程较长,且病变多发生于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因此,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肝肾两亏、气血双虚、筋骨不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在治疗上,我们主张以补肝肾、益气血及强壮筋骨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我们还提倡内外兼治的方法,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以内治为主,辅以外治。这样的综合治疗方案,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先进治疗手段,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内治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通过补益肝肾、补养气血、通络止痛等手段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膝盖疼痛,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损,因此内治法的治疗原则就是补益肝肾、补养气血、通络止痛。在内治法的方药中,鹿角胶、熟地黄、淫羊藿、川牛膝等药物被用来补益肝肾,生黄芪、白芍、鸡血藤等则用来补养气血,三七、没药等则通络止痛。这些药物煎煮后,每次服用~ml,早晚各一次,随证加减药物,如湿邪较重者加苍术,热邪较重者加黄柏,膝肿胀明显者加茯苓、薏米,有风邪者加防风、独活,寒邪者加附片,宜先煎20分钟。除了内治法,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膝盖疼痛的一种重要手段。外治法的药物以温经、活络、止痛为主,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外治法的方药中,刘寄奴、独活、防风、秦艽等药物被用来温经活络,红花、艾叶、桑枝等则用来止痛。这些药物粉碎成粗末后用醋搅拌均匀,然后用纱布包裹敷在患膝上,再用热毛巾敷盖,每次敷20分钟,每日敷两次,10次为一个疗程。#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cjzz/1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