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不幸感染医生巧用3D打印,精

指导专家:中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许杰教授

中医院关节外科主任、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马若凡教授

来自广州从化的卢阿姨两年前接受了左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一个月出现左膝关节肿痛、全身高热,手术部位的皮肤破溃还伴有脓液渗出。为进一步治疗,卢阿姨来到中医院找到关节外科副主任许杰教授,经过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左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许杰教授团队集体商讨病情后,决定采用二期翻修手术,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定了个体化的骨水泥填充物制作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持膝关节功能。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卢阿姨很快康复出院,目前行走已如同常人。

卢阿姨近日返院复查时与许杰教授(左一)合影

3D打印定制填充物,保留膝关节活动度

许杰教授教授回忆,针对卢阿姨的情况,团队商讨决定采用二期翻修手术。而目前二期翻修手术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通过一次手术完全地清除关节腔内的病菌;二是如何通过个体化的翻修装置来最大限度的保持膝关节功能。

中医院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在人工关节置换及人工关节翻修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许杰教授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制定了个体化的骨水泥填充物制作方案。

许杰教授介绍,以往通过手工制作骨水泥填充物关节面形状欠佳,难以兼顾关节的稳定与活动。现有国外使用的商品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物预制件,型号选择单一,抗生素种类及浓度无法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限制了抗感染疗效的同时限制了关节活动,甚至导致关节挛缩、僵硬,影响二期手术的进行。

许杰教授团队查阅了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使用3D打印这一方案是综合了目前国内外关节感染翻修的最新研究前沿,且3D打印技术具有众多的优势。

例如,采用个体化3D打印技术能精准制作出适合卢阿姨的抗生素骨水泥填充物,在维持了关节腔内有效抗生素浓度的情况下还保留了膝关节的一定活动度,也为二期翻修手术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运用3D打印制作出与卢阿姨膝关节解剖结构一致的骨水泥填充物)

二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可以正常行走

在许杰教授团队术前充分讨论制定好方案后,根据卢阿姨的膝关节解剖形态,打印制作具有关节活动功能的骨水泥填充物并加入敏感抗生素。年7月,在充分的准备下,卢阿姨的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卢阿姨膝关节肿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一天就能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缓慢行走,伤口也没有流脓而顺利愈合,手术后膝关节仍能够适当的屈伸,日常活动不受影响。紧接着在数月前,卢阿姨按计划返院进行二期手术治疗。在全面的术前检查下,排除了关节感染的情况,年6月,许杰教授团队为卢阿姨完成了二期翻修手术。

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卢阿姨顺利康复出院,她和家属都感到无比感激。年1月,卢阿姨返院复查,经过细致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并在许杰教授团队悉心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目前行走已如同常人。

(一期手术置入3D制作的骨水泥填充物)

(二期手术置入人工关节假体)

关节置换后需防感染,3D打印解决难题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式,可以快速重建患者膝关节功能。但有一种膝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这个并发症就是术后关节感染。

“关节置换极大改善了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zlff/1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