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主要累及周围关节的多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类风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发表现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多关节炎,表现为慢性肿胀、疼痛、晨僵及功能障碍。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及时而规范地治疗类风关,对病情的控制和预后至关重要,那具体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洛索洛芬、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关治疗药物。通俗地讲,这些药物是通过减少关节内引起疼痛的炎症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止痛作用的,因此它们与麻醉性镇痛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少患者认为其是单纯的止痛药,在关节痛减轻时立即停药,殊不知它们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少数药物对心血管有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胃部不适,表现为胃痛、恶心等,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宜空腹服用,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外用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辣椒碱膏、酮洛芬凝胶、吡罗昔康贴剂等)以及植物药膏剂等对缓解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不良反应较少,现提倡在临床上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氯喹和羟基氯喹,青霉胺,柳氮磺氨吡啶,硫唑嘌呤,艾拉莫德等,该类药物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且这些药物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不少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初期觉得关节症状无改善而自行停药,或者自行更换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这是错误的,这类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类风关病情的进展,是“治本”的药物,在类风关的药物治疗中具有核心地位,且往往须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不少患者认为这类药物有较大毒性,服药有很多顾虑,虽然这些药物具有胃肠道不适,血白细胞减少,甚至肝功能一过性损害、皮疹等不良反应,但是在服药的人群中实际发生的比例是很小的,且医生在用药前已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排除了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在用药的过程中也密切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会立即调整药物,并进行升白、保肝治疗。多数患者在调整药物后指标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小贴士患者在服用过程中须及时向医生反馈自己服药后的感受,医患间良好的沟通配合能使这些反应降到最低。中药提取物,如雷公藤多甙,白芍总苷,正清风痛宁等也具有改善类风关病情的作用,但较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弱,因此往往和这些药物配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研究证实短期服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人体是无害的,长期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有争议。医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目标是逐步减量,最终停服。对于关节肿痛严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其他药物使用后症状无缓解的患者,临床上有时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强的松、甲基泼尼松龙,但使用的剂量往往较小,5-10mg/日,且对于每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医生都在病情好转时,慢作用药物起效后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以完全停药为目的。小贴士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当严格按医嘱服药,切忌自行减药或停药。停药不当往往会前功尽弃。
生物制剂它们和传统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它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直接作用于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因子,因而它们具有起效相对迅速,对疾病控制能力强的特点。而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上市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白介素6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益赛普)、英夫利西单抗针(类克)、依那西普(恩利)、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白介素6拮抗剂有妥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还有一点大家要明确的是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任何药物都不能使其断根,包括生物制剂也不例外,使用生物制剂的目的是将疾病长期控制在低活动度,最大程度低阻止或延缓类风关造成的骨质破坏,对患者整体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过敏、白细胞减少、一过性肝酶升高、抵抗力下降等,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使患者容易感染,但都是可以通过加强调护而避免,如果发生通过治疗也可痊愈,绝非等同于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因此,患者及家属都要摆正心态,客观地看待生物制剂。小贴士虽然生物制剂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但它们不可能对每个患者都有显著的疗效。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医生会全面及时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如发现确实没有疗效,则会选择其他方案。生物制剂不会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停药后使用传统药物仍然有效。并且如果一种生物制剂使用无效,更换另一种仍可有效。使用生物制剂必须全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使用方法是,在疗程中足量应用,用足疗程后根据病情逐情减量,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要同时服用传统缓解病情药物,如病情控制较理想,可进一步减量,直至完全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