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园
近些年,髋臼骨折最新进展,提出了很多关于髋臼骨折方面的新概念,根据文献总结回顾~年髋臼骨折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诊断、培训/教学、手术入路、复位技巧、内植物、康复、预后等。
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1流行病髋臼骨折流行病学特征改变并不是新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儿童和老人。来自德国骨盆损伤数据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高峰年龄为60~70岁,且60岁以上患者骨折主要累及前壁,而年轻患者主要累及后壁。同时另一项研究表明老年髋臼骨折患者24%为移位型骨折。
儿童髋臼骨折研究相对较少,同样来自德国骨盆损伤数据结果显示儿童髋臼和骨盆骨折发病率为2.1%(/),例中仅15例(9.8%)为髋臼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15例中只有6例随访了2~11年,从另一角度说明儿童髋臼骨折需长时间随访。作者近期报道过进行10年儿童多发伤(ISS大于16)伴骨盆髋臼骨折存在很高的同质性,只有1%累及髋臼骨折。
2手术入路最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改良或新的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Ganz等描述的髋关节脱位手术技巧,有很大改进且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仅仅通过4例病例报道说明此技术,而且有1例手术入路明显不同于其他3例。
Masse等波拉31例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平均随访24月,可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但强调需要多中心研究加以证实。
Podeszwa等通过手术治疗11例儿童髋关节关节内病理性脱位患者,发现在24.5月随访中,并无发现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前骨盆内入路固定髋臼骨折虽不是新的技术,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些它的优势和不足。首先其在髋臼和骨盆骨折中应用广泛,几乎适应于所有前侧髋臼骨折,但应该注意其内固定的安全区和内固定技术。
最新提出的Paratectus入路在处理某些特殊的骨折如老年骨折有一定的前景,但是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复位技巧最近也开始研究髋臼骨折复位技巧、复位工具、复位导航协助工具等。如Kistler和Sagi等描述的前骨盆内入路可直视下更加准确复位固定后柱骨折。前内侧穹顶嵌顿骨折(平片上示鸥翼征)固定困难且预后差。Scolaro和Routt等首次描述了一项新的技术,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做一个髂窝内侧皮质窗,则可有效复位和固定骨折块,无需植骨。Zhuang等采用同样技术治疗14例自体植骨支撑关节内穹顶骨折。Laflamme等报道了采用此技术磷酸钙填充避免关节下塌陷,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介绍一些新的复位器械,如射线可透过的撑开器、钢板置入手柄、成角球形长钉推杆、原位折弯器。
导航工具也越来越多,已经通过尸体和人工合成骨盆材料证实3D导航有一定的价值和优越性。目前仅仅只有少部分关于比较传统技术和3D导航应用的研究,Oberst等发现3D导航可提高患者术后复位质量,推荐在移位型髋臼骨折中应使用3D导航技术。Wong等认为导航技术可有效提供按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避免移位。
4内植物内植物的创新主要在钢板,尤其是支撑钢板和四边形钢板的设计。此钢板可经腹腔、预塑、易弯曲,可有效适应骨盆的几何形态。但目前并无相关临床研究或与传统钢板对比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同髂腹股沟入路,四边形支撑钢板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认为可适用于髋臼骨折,同时需要更多的对比研究。
5总结有限的髋臼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老年髋臼骨折发生率在升高,儿童髋臼骨折开始获得更多的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