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中医,这门源远流长的医学艺术,不仅是一种治疗身体疾病的技术,更是一种深邃的生活哲学和精神修行。我的中医学习之路,是一段自我觉醒和成长的旅程,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智慧和魅力。1福报与机缘:中医之门的开启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确实如此,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外界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来追求无限,就会让人身心疲惫。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腰椎问题频频困扰着我,几年求医并未得到我想要的结果,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缺少了这一块,学习与自己相关的的知识这也成为了我探索中医奥秘的契机。在年12月,我有幸遇见了韩学杰老师,并加入了沈氏女科传承班的学习。这一切,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让我得以在中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有幸又进入老师明医明师班深造,病痛看似灾难,却将我引到了这样一个专业领域,认识到了事物的一体两面,走进中医的世界实乃需要一定的福报和机缘。2团队的力量:在关爱中成长在传承班的线下学习中,因为腰椎的问题,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特别关爱。韩老师亲自给我诊脉出方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睡软床,韩老师团队人员跨越半个北京城拉来硬床板给我铺上,一起学习的黄泽雄医生和肖冲医生给我做针灸和理筋正骨,还有来自柚子、春雪、墨菡等医生姐妹们的关爱,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这份温暖和支持,让我在这个团体中找到归属感。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薪火传承的力量有句谚语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中医经典传承需要老师传帮带,也需要学生努力学习,善于总结、勤于实践。抱着空杯心态,敢破敢立,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有一个好的导师可以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帮助我们个人更快地成长和进步。刚开始学习中医我感到无从入手,很多书籍和知识信息让我坠入无序的中医知识海洋,迷茫而恐惧......,而通过跟韩学杰老师临床带教式学习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抓手。老师用她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我们站在她的肩膀上迅速成长,缩短了我们学习成才的时间,告知我们中医并非深奥难懂,而是有它特有的门路。沈氏女科属于时方医学,它传承了明代以后的医学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细化到每一个方剂与药物的理解,落实到临床各科近百种疾病的处理智慧与策略,适合临床入门。明确的操作方法和效验的方药是它的科学基础。“病分表里,表重寒热,里重虚实,苔腻温胆,不腻杞菊”,“舌为金指标”.....字字珠玑,百年经验理法方药自成体系,没有难懂的理论,只有沈老“疗效是硬道理的”核心理念。沈氏女科作为中医学术流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承了沈氏女科余年经验的沈氏女科学术传承人韩学杰老师,经过对自己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规范,又总结提炼出中医“九法五径”临证法则,这让我们后学者无疑找到了临证的简捷法门,值得我们更加努力去传承学习。韩老师没有想到原本针对医生们开设的传承班进来很多中医爱好者,于是团队加班加点针对这类人群开设基础班,舌诊课、虚实辨证、百味中药,夯实基础。在医学的殿堂中,中医以其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著称。然而,在这门古老医术的传承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话,而韩学杰老师却以她的行动彻底颠覆了这一陈旧观念,她不仅拥有深厚的的中医知识,更有一颗慷慨无私的心,她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她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点亮了学生们对中医的热爱和追求,在她的教导下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诊断和治疗,更重要是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创新,她鼓励大家提出问题,挑战传统,探索未知,让中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的教学法有别于其他中医。她不满足于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在跟诊和医案分析实践中学习成长。她深知中医的精髓在于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因此她总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每次开课前她铿锵有力地领读“大医精诚”,余音始终萦绕在耳边,她的无私奉献赢得学员们的尊敬和爱戴。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良友和引路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大师是那些愿意分享知识、培养后人的人。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中医的精髓,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的教诲将伴随学员一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韩学杰老师的临床带教式学习,让大家可以将中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让我们学中医的爱好者在迷茫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4学习中医是不断学习、感悟、成长的过程王永炎院士提出:要想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经典,做临床,跟明师,参妙道。在跟随韩老师学习过程中,经常看到她在医案分析中对疑难杂症能执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思路新颖,组方巧妙,遣药独特,疗效显著。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韩学杰老师而言,用药如用兵,她自有一套对付疾病的办法。中医临证是个复杂的思辨和判断的过程,运用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归纳总结,认知与判断等多种方法,而且要通过患者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他生病的根结,才能对症下药。在继承的基础上,韩老师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中医“九法五径”临证法则,这是她同疾病打仗的一套作战方法。让我们可以迅速找到临证的简捷法门。在我这几年我对自己身体的调节过程中一次次领悟到了这些临证法则的至关重要,不仅给自己开药方要注意顾护脾胃,日常生活饮食或者丸药缓图方面我都会注意顾护脾胃的问题。“九法五径”可以说在哲学思维的高度能够贯穿在我的日常生活饮食调理的方方面面。另外,在中医芳香疗法外治法上,我也惊喜地发现这些临证法则同样适用,真不愧为我学习中医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学习中医就是求知的过程。要存疑多问,要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你的脑海中有很多疑惑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进而求到更多的知识。疑惑会促使我们学习、会帮助我们成长。当有一天这些疑惑突然被你解开之后,你会体会到开悟的快乐。没有学习中医方剂之前,我们去药店会没有看中成药处方的思维。在经过韩老师处方药调理三个月后,我会根据自己情况判断吃些丸药。那我就要看组方而不是看名称。比如我通过看处方发现药店里金匮肾气丸并不是我看到的张仲景《金匮要略》这本书里写的方药组成,于是我就会深究这个问题。金匮要略里面用于肾虚腰痛小便不利的金匮肾气丸,主治水湿停滞出现的种种问题,肾阳不足的情况就可以用它来调理,药品说明书上写的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方子组成熟地8两、山药4两、山萸肉4两、茯苓3两、泽泻3两、丹皮3两、桂枝1两、附子1两,一共八味药,前面六味就是著名的六味地黄丸。所以补阳的金匮肾气丸主要药量成分却是补阴的六味地黄丸,然后仅仅是加入少量的桂枝和附子,后世改成了肉桂和附子,就变成了补阳的方剂了,严格说方子里面熟地是滋补肾精的。中医认为精化气,肾精化生阴阳二气产生肾阴肾阳,在六味地黄丸里面药物导向是为了肾精产生肾阴,而金匮肾气丸里面稍微加上一点温热的肉桂附子辅助肾精化成肾阳,从药物分量上看金匮肾气丸里面主要成分是六味地黄丸,为何加上少量的肉桂附子就变成了补肾阳的方剂了呢?古人认为阴阳互生互根,没阳则无阴,同样只有阴足了才能生阳,缺乏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成孤阴孤阳,都会消亡的。所以阴充足是阳生存的基础,这个方子里面先把阴补足了,然后用肉桂附子引导它们化生阳气。那为啥附子肉桂量这么少?这里我又联想到,阴是主静主润的物质基础,把阴比喻成一桶汽油,这桶汽油本身不会着火,这就需要一根火柴,把这根火柴点着了扔到油桶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这点阳就像是点燃汽油的火柴,这时候不需要一箱子的火柴,一根足矣,那这个金匮肾气丸的药物配比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根据组方我发现:《金匮要略》里讲的这个金匮肾气丸其实是我们药店里现在卖的桂附地黄丸,而药店里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味,又称济生肾气丸,也就是正宗的金匮肾气丸加上车前子和牛膝这两味药,增加了祛湿的作用,如果湿气重的人就可以选择药店里的金匮肾气丸了。如果不是跟着老师学习方剂,我想永远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就不能精准辨证论治,选择对的中成药。回观我自己几年前腰背筋骨疼痛,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寒性收引”为寒邪的特性,寒邪对于人体的损害有多大?寒性收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我自己身上有了深刻的感悟。什么是“湿性趋下”?什么是“湿阻气机”?什么是“湿性重浊”?晚上腰痛加重无法继续入睡,白天站久了两腿累得感觉像灌了铅,刚开始会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认为是什么疑难杂症,不知道从哪里辨证入手。其实,只要想到湿性趋下这种症状就不难理解了,以前去看病医生治疗通常按照通则不痛的指导思想,采用补肾,强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没太有效。看了韩学杰老师的诊断,想想小时候家里冬天和夏天外面晾的湿毛巾,让我彻底想通了这个疾病的病因病机。湿性趋下晚上躺下背腰疼,白天就成了两腿胀痛像灌了铅。同样的道理在人体,如果肾火旺,不亏虚则下半身湿邪就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时,就好比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不能及时被蒸腾化气,盘踞下焦,就会感到双腿沉重!夜里躺床上出现腰背痛,其实仍然可以用“湿性趋下”来解释,因为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想到“湿性趋下”,想到“正气不足”,想到“脾肾阳虚”......想通了这些,就明白了韩老师的诊疗思路:脾肾两虚,痰湿内盛(那时候胃口也不好)。事实证明,经过韩老师三个月的诊疗,我的身体开始一天天恢复。接下来就是我自己跟师学习,每天给自己做诊断,有时候开个小方子做做微调,有时候利用丸药缓图的思想给自己开点中成药做调节。这三年多身体有了很大变化,从一个要人照顾着去找韩老师看病的学员,成长为全国芳香保健师大赛的国家级评审员,执裁了全国职业大赛,培养出全国冠军。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医学理论,你会发现学习中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5知识不止改变命运,还能救命很多中医爱好者也许目前没有做临床的机会,但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里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个感悟:重视你自身的疾病。在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生病,其实人体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生病不是坏事,对于学医的我们而言,它就是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重视自身的疾病,细心体会疾病的表现,充分理解其中的病机,并尝试用中医治疗,感受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对中医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我一直都是在拿自己做临床,通过亲身感受可以更深理解和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通过自我调养,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学会如何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了对医疗服务的依赖,也节省了许多医疗费用。回顾学中医这几年来(包括疫情期间)医院。另外,要珍惜每一次能够关爱家人的机会。这里有一例我的亲身经历。我在年跟远方姐姐语音电话,敏锐捕获到了她说话声音的异常,通过问诊怀疑有发生脑梗的征兆,于是要求她视频舌诊,对于学习过沈氏女科舌诊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舌诊表现,于是立即联系韩老师团队求助,崔叶敏老师迅速接诊出方案,让立即当地购买安宫牛黄丸服用,第二天崔老师中药已经寄到了姐姐家里。因为救治及时,她没有一点别人中风的后遗症,现在三年过去了,70岁的姐姐还坐高铁来看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以及跟随韩老师团队学习的巨大福报。6学中医是一场身心的修行与觉醒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你要幸福地生活,第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使更多人幸福地生活。这是这场疾病让我认识到的,也是我选择学习中医的动机。学中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智慧的觉知,当照顾老去的父母时我就意识到了我缺少顾护生命的智慧,让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孝顺不是只会回家洗洗碗聊聊天,这是最低层的孝顺。张仲景写的《伤寒论》里面的序:上以疗君亲之疾,能顾家里长辈,让长辈少受罪,把父母身体调好健康地生活,我觉得这才是真正高级的孝顺。至少在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你能去帮着调整一下。另外,改革开放后物质极大丰富,身体肥甘厚味,人们为了挣钱拼命地忙碌,整个社会都缺乏健康素养,熬夜、蹦迪、追剧......,健康出问题的人太多,无数人都在找名医,这就不得不让人反思什么重要?经过三年疫情,大多数人都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事都不重要,健康最重要!学点医学知识,学习中医,应该当做生活中和你工作吃饭一样重要的事,当做最基本的一个技能去学。通过学习中医,可以逐渐觉醒到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学会并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真正做好自己的健康责任第一人,当好自己的医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智慧,不仅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还能在精神和情感上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共生。通过日常的饮食、作息、情志调节等方法来维护健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享受更加健康和愉悦的生活,还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达到身心和谐,在提升个人内在修养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中医是道,学中医是走在实践天地之道上。我相信,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yfzs/1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