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录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岭南骨

广州中医院岭南名医录

如果问,该到哪看老中医?很多老广州会如数家珍地跟你推荐:就去“三元里那间”,有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坐镇”,一批70多岁的名老中医还在出诊,看肿瘤科有周岱翰,看内科有陈镜合,看妇科有欧阳惠卿,看骨科有陈基长……还有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中青年专家,常有欧美、东南亚病人“打飞的”来求医。

这间街坊口中有很多“威水史”医院,就是广州中医院。从年的一个小诊所(门诊部),如今已发展成拥有张病医院。该院以每年超过万人次的门诊量,医院单体门诊量前三名,成为广东“中医药强省”的一张名片。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长子”、广东中医界的龙头单位之一,该院建院之初就荟萃了一大批岭南名医,比如刘赤选、何竹林、蔡荣、黄耀燊、罗元恺、李仲守、司徒铃、刘仕昌、邓铁涛等等,自觉肩负起岭南医学流派传承发展的重任。现为大家逐一介绍这些岭南地区乃至全国行内都掷地有声的岭南名医,探访其传承岭南中医正宗、挺起中医脊梁的传奇故事,体味深厚的中医底蕴和人文内涵。岭南骨伤科名医何竹林医家小传何竹林(~),原名锦燊,广东南海九江人,近代岭南著名骨伤医家。8岁起即随广州光孝寺一少林派老和尚习武学医,18岁外出沿途卖药行医,由广州经南雄珠玑古道入江西,走湖北,访河南,抵北平,出关外直至哈尔滨,返粤时途经山东、江苏等地,时历3年,行程二万里。21岁在广州长寿路开设医馆,救治伤科病人无数,有“破腹穿肠能活命”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中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等职,主编《中医骨伤科学讲义》。家族中6儿、2女、3媳妇均以中医骨伤为业。整理有何竹林学术经验论文;儿子何应华主任医师及其门人李主江编撰《何竹林正骨医粹》,是对这位岭南骨伤名医系统之研究。学术精华一、何竹林之正骨理论学说何竹林正骨手法有坚实理论基础,其医学讲稿第一篇正骨手法述要曰:正之谓何?使之合度也。骨之不正其状有五:一曰侧歪,二曰驾迭,三曰屈角,四曰旋转,五曰离延。五状见一,均须经手法正之,使其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正其斜,或完其阙。盖人体筋骨,气血煦濡,向具生机,故接骨者应如扶植树木,以顺其性意,是谓至治,比单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此乃言中西正骨之别:西医接骨如木匠之接木,中医之驳骨如扶苗植树,这简单的比喻十分深刻,指出一动一静,一板一活,即形象又生动地道出中医正骨特色——中医多用手法,西医多用手术,中医手法为群众喜爱。何竹林继而谈手法辨证者,实合于眼法、口法、耳法、心法也。眼法为望,口法为问,耳法为闻,心法为导。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摸以指参,皆合乎手法之一用也。手法用于复位,为正骨之首务。观现今大多伤科医籍,均以正骨八法为主。八法者,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也。摸者,用于诊断,即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以其细心之触摸诊断筋骨损伤部位病症。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续接一处。端者,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正之。提者,谓下陷之骨提出如旧也。接、端、提三法主要用于治骨。推者、拿者,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或有筋急纵伤转摇不便利运动不自如者唯宜此法,以通经络气血也。按者、摩者,盖为皮肤筋肉损伤而骨未断而设也。可见推、拿、按、摩四法主要用于治筋。他说:“不懂理伤手法和夹缚固定就不是骨伤科医生。”在长期骨科临床实践中又总结理伤手法为触摸、牵引、端提、揉捏、旋转、屈伸、按摩、推拿八法,这是何竹林对中医正骨手法理论学说的发挥,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古今骨骼定名,更是体现何竹林精研中医伤科古籍文献并与现代解剖学结合的深厚功底。何竹林认为:中国文化垂数千年,历代医家对病名、症状、方药以及骨骼名词多有其称号,单就骨骼称渭载诸典籍者不胜其数。自西洋医学传入我国,将我国自古有之解剖文字译之为现代解剖名词,今日中西共通,愚意以此定名,诚利于交流又不失原意也。何竹林分头颅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对古今骨骼名称进行考定。如头颅部,考证注释了颠顶骨及天灵盖骨(顶骨)、凌云骨(额骨)、山角骨(额骨左上角即颞骨)、天贵骨(额骨右上角即颞骨)、睛明骨(眶骨)、中血堂(鼻腔中膈内犁骨等软骨)、后山骨(枕骨)、玉梁骨(耳门前方)、寿台骨(颞骨乳突)、颊车骨(牙床、下颌骨)、地阁骨(下颌骨)等16个部位。又如躯干部,考证注释了柱骨(颈椎)、旋台骨(第七颈椎)、脊骨及膂骨或背骨(胸椎)、腰骨(腰椎)、尻骨及尾骶骨(骶椎)、龟子骨(胸骨柄及体)、心坎骨及蔽心骨(胸骨剑突)、歧骨(7~10肋骨)、凫骨(11、12肋骨)等20个部位。再如四肢部.上肢部考征注释了缺盆骨及锁子骨(锁骨)、饭匙骨及琵琶骨(肩胛骨)、臑骨(肱骨)、肘骨(尺骨鹰嘴)、臂骨(桡、尺骨)、上力骨(腕骨)、驻骨及搦骨(掌骨)、助势骨及竹节骨(指骨),下肢部考证注释了髀枢(髋臼)、髀杵及大楗骨(股骨)、外辅骨(股骨头)、膝盖骨(髌骨)、小腿骨及臁胫骨(胫、腓骨)等30个部位,曰骨骼定名,古今如一,大众共通,有利于学术提高中西医结合之时。二、何竹林骨科之临证经验《何竹林正骨医粹》医案选读,是研究何竹林伤科临证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采用以病统案、以案统论的方式,即通过整理何氏擅长诊治之骨伤科病种,以具体的个案进行评述分析,其中“治验述要”为病案之精彩部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性的作用。医案选读,选择何竹林曾治验的桡骨下端骨折、前臂骨折、肘部骨折、肱骨干骨折、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股骨干闭合性骨折、胫骨踝部粉碎性骨折、踝部骨折并半脱位、颞颌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拇掌指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胸腰椎体屈曲型压缩性骨折、颈椎病、腰椎问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等19个病种,每个病种以l~3个典型个案,体例:①诊断(附图);②治疗,包括手法复位(附图)、固定方法(附图)、药物治疗、患者转归;③治验述要。试以桡骨下端骨折病案为例。患者谢某,女,60岁,门诊号l,X线片号,行走时滑跌,右手掌着地,顿觉腕部剧痛、畸形、手指活动障碍,Ⅸ线片: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何竹林接诊检查后诊断:①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右侧);②下尺桡关节脱位(右侧);③尺骨茎突骨折(右侧)。治疗。何竹林手法复位附有2幅图(参见《何竹林正骨医粹》一书),配以文字说明。图1:病人正坐,将伤肢前臂置于中立位,助手握其上段。……图2:触摸骨折端复位情况。……用拇指触摸检查桡骨远端的背侧及桡侧骨折端表面是否平正、下尺桡关节是否达到复位要求。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又附有2幅图,配以文字说明。图1:掌、背侧压垫及夹板放置部位,掌侧板超腕关节;桡、尺侧压垫及夹板放置部位,桡侧板超腕关节。图2:患臂胸前悬吊,注意保持掌腕部中立、尺倾位。药物治疗。按照3期辨证原则。患者转归,治疗7周,骨折愈合,功能恢复,随访半年,患肢情况良好。按语:右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骨折常波及桡腕关节、桡尺关节。正骨手法要点是牵引力要足,用力协调柔韧,粉碎性骨折不能过于强求解剖复位,而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辨证施术。夹板固定要点,多采用腕中立、尺倾位的超腕关节夹板固定,固定后3天内注意桡动脉搏动和手指活动血运情况,避免上肢下垂。上述个案整理其优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与提高性。真实性,有名有姓(有住院号有X线片号),首先病例是真的;可操作性,正骨手法以及固定的方法,除文字表达外,图像十分重要,要求骨伤科医师具有美术绘画素质,以期取得良好教研效果;提高性,不单纯是病案资料堆积,总结治验述要使后学者有先例可循。三、何竹林伤科专门用药及验方《何竹林正骨医粹》验方撷英、用药采菁两部分,专门介绍何竹林研制伤科专药,如骨伤科临床3期辨证立法处方为:骨一方,组成:红花、桃仁、当归各6克,赤芍、钩藤、泽兰各10克,骨碎补、生地黄、天花粉各15克,乳香3克。功效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主治骨折初期瘀血阻滞,经脉不通。骨二方,组成:当归10克,续断l0克,熟地黄15克,土鳖虫6克,赤芍10克,骨碎补15克,自然铜10克(先煎),五加皮15克,千斤拔30克。功效养血和营,接骨续筋。主治筋骨折断的中期或后期以及骨科杂症。骨三方,组成:党参、黄芪、熟地黄、茯苓、狗脊、怀牛膝各15克,当归、补骨脂、续断各10克,桑寄生、千斤拔各30克。功效益气养血,调补肝肾,强壮筋骨。主治骨折修复缓慢,老年骨折及损伤后期各种虚证,以形体虚弱、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不利为施治要点。又如何竹林伤科通脉散,研制于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广东精武体育会常备急救药品,主要用于伤后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诸痛。该药散在伤科七厘散的基础上加三七、延胡索、五灵脂、当归等药,使其药效能走能守,止痛之力更为确切持久;加入琥珀、天麻、熊胆、郁金等宁心安神、熄风解痉之药,使神安痛宁以利稳定伤情,一直沿用至今,改为胶囊制剂。外用药。何竹林分别研制有驳骨散(膏,外用药)、生肌膏(软膏,外用药)、跌打油(外用药)、百灵膏(硬膏,外用药)、金枪散(膏,外用药)、舒筋汤(外洗方)、皮炎外洗方等,其中跌打风湿药酒(外用药)值得介绍。何竹林跌打风湿药酒处方组成:三七、当归、威灵仙、羌活、五加皮、透骨消、大黄、栀子、防风、豨莶草、寮刁竹、九里香、独活、薄荷、忍冬藤、黄柏、伸筋草、海桐皮、泽兰、续断、甘草各克,骨碎补、白芷、术瓜各克,樟脑克,桃仁30克。该药酒的制作,将上药切细,蒸半小时,待温度降低,放进酒坛,加入含酒精50%的米酒20升,密封,浸泡3周,滤出药液即成。具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效。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扭挫伤,肌腱劳损,筋骨酸痛.风湿痹痛。外涂患处,或在施行理伤手法时配合使用,亦可棉纱浸湿外敷,于年改进成霜剂为“准”字号中药。四、何竹林高尚之人生境界何竹林行年90,从医70载,古人云欲为大医,先为大儒,医界先人每多重传统文化以修身,《何竹林正骨医粹》收载何竹林“诊余医话”18篇,尽显何竹林不独为名医,亦为大儒之风范,足见其所思甚远,且有“存史”之价值。如“诊余医话”第一篇“记澄斋老人二三事,澄斋老人即近代名医谢利恒(-),澄斋乃晚年号,早岁来粤担任广州中学、两广师范(今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教席。何竹林回忆听谢利恒讲学:每闻其演说,语调抑扬,层次井然,地理学识,充塞胸次,对我国边际绝域、山川形势、河道源流如数家珍,是时广州地理教席非大师不能飨众望。谢利恒先生手下弟子众多,能诗能文有程门雪、秦伯未、严苍山、盛心如、陈存仁等。其中陈存仁先生短小精悍,才气横溢,年撰写医家座右铭,文仿朱子家训,撷取历代医家之名言撰成,袖示谢师。谢利恒阅后极为赞许,即以稳重端庄之书法手写“医家座右铭”百余通,分赠同道以勖勉之。此事为近代医史书未载,特补充录入。陈存仁撰写谢利恒手书之“医家座右铭”,格高境大,气清意醇,大有益于后来学者,故以其开篇作为本文之结语:“医乃仁术,良相同功,立志当坚,宅心宜厚。……”刘小斌李主江(本文选自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岭南中医药名家(一)》)

觉得不错,请点赞↓↓↓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zlyy/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