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以颞颌关节区疼痛、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常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其次是30~40岁。由于颞颌关节运动机会多,负重大,又极易受情绪影响,所以本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运动障碍,常发生于一侧,也可累及双侧,患者大多属功能性紊乱,只有少数为器质性病变。病程几年至几十年,经常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病程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为功能失调阶段,继之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最后导致软骨、关节骨面破坏。
颞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活动关节,是具有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合关节。颞颌关节由颞骨下颌关节窝,纤维软骨盘,下颌骨髁状突及韧带、关节囊、咀嚼肌等组成。纤维软骨盘呈横的卵圆形,富有弹性,在两关节面之间能缓冲和保护关节,并适应下颌的多方向运动。关节被其分为上、下两腔,腔内垫有滑膜。上腔关节囊松弛且较大,主要为滑动运动,即控制下颌骨的前后滑动动作,下颌关节囊紧张且腔小,主要为屈戌运动,即下颌骨张开与关闭之绞链式动作。张口1cm左右时,关节运动发生于下腔,继续张口时,关节运动则发生于上腔关节盘与髁状突向前滑动。关节囊周围有颞颌韧带,颞颌韧带以固定关节。咀嚼肌中,咬肌有提下颌向下向前的功能,颞肌有提颌向上向前的功能,翼状肌协助张口并左右移动,以协助研磨食物功能。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寒外袭面颊,寒主收引,而致局部经筋拘急;或面颊外伤、张口过度,而致颞颌关节受损;或肾气不充,先天不足,牙关发育不良,均可使牙关不利,弹响酸痛。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张口或闭口时颞颌关节区酸痛,强直,弹响,咀嚼无力,张口受限和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不敢大笑、打呵欠及咬较硬食物。如为单侧发病则关节活动往往偏向一侧,以患侧最为多见。出现口开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双侧脱位可见下颌骨下垂,向前突出,下齿列于上齿列之前,部分患者还可见有“咯咯”弹响,多由关节盘扭伤后引起肥厚、折叠或撕裂变化,在运动过程中,周围关节结节和髁关节突发生磨擦而造成弹响。少数患者可因颞神经和鼓索神经踝状突压迫而发生听觉障碍、眩晕、头痛以及放射性疼痛的症状。
检查时发现面部两侧不对称,张口运动时,下颌偏向患侧,在髁状突、咀嚼肌、颞肌附着处有压痛。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也可见髁状突位置不正常,后期可有关节头或关节凹形态改变和骨皮质不完整。
现代医学认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颞颌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性紊乱,其关节无结构紊乱和器质性破坏。由于某种因素导致部分咀嚼肌痉挛使控制下颌运动的肌群间正常协调、平衡受到破坏,而致使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受限,咀嚼时疼痛。痉挛的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状态,引起局部缺血,使细胞代谢产物积聚,不能及时排出,从而造成对肌膜内神经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在中医学中,该病属于中医学“口噤”证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噤候》指出:“诸阳经筋皆在于头,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诸阳经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也。”指出本症病因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艾灸治疗本病多取局部下关、颊车、阿是穴等疏通局部气血,远端多取合谷,为循经取穴,又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故取合谷可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等。其中艾炷灸多用隔姜灸,以增强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临床应用中常与针刺配合使用。
[与您分享]阳光艾灸康健理疗馆中医温灸养生,从现代人最基本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平衡调理入手,传承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结合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使用具有微电脑智能控温的万向旋转电子温灸仪,均衡发热,以温和之力将本草精华通过特定穴位导入所调理脏腑,让您由内而外焕发健康的美丽,彻底摆脱各种亚健康状态。所用温灸仪可完全代替手工艾灸15-18壮,真正实现温灸的全方位施灸,让艾灸调理无污染、更简单、更方便、更安全,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专属中医调理师。
天津地区中心店承接体验调理,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