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院潘琳和她显微镜下斑斓的病理视界

来源:寻医问药网

  我们病理人,漫步在显微镜下的世界里,不停地绘制和解读着生命的图谱。

  在裸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里,组织细胞的结构、色彩、排列秩序有一种奇异的美感。站在这样的图片前,似乎分不清病理学的终点在哪里,艺术的起点又在哪里。

  显微摄影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

  ——潘琳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病理形态实验室主任技师

  一张张显微镜下的病理涂片,经过潘琳的巧思巧手,化腐朽为神奇,仿如自然界栩栩如生的美景、美物,在带给大家医学知识的同时,更带给大家一场场五彩斑斓的视觉盛宴。

  年5月19日,医院科研处、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一场特别的学术沙龙,潘琳为临床研究人员做了一场题为《科学与艺术》的讲座,分享了她从事病理形态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工作感悟。

  生活中喜爱花草、热爱摄影的潘琳,总是一副淡然悠远的神情。讲座中,每一位听众都能感觉到潘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悦,更能感受到她对病理形态学深深的爱恋。面对年轻的同事们,她一再提到,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要精益求精。

  潘琳显微摄影作品选登

  每个行业,都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灵魂,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医院众多科研人员身上,小编看到了这种精神:甘于寂寞,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用超强的细心、耐心专注于工作,对自己的事业精雕细琢,演绎着不一样的人生。

  匠人,透过作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内心,展示他眼中看世界的样子,他的作品就是自己。

  匠心,往往也意味着执着、缓慢、少量、劳作。这些背后隐含的是专注,是技艺,是对完美的追求,是在嘈杂凡世中的一份安静安定。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坚守匠心,是中国劳动者血脉中的传统。绿荫掩映下的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有一群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他们用追求至善的匠心投入心爱的科研工作,为医学研究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为医院培养了众多的中青年研究骨干。

  潘琳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她所在的病理形态实验室,于年-年接受英国国际免疫组织化学质量评估中心(UKNationalExternalQualityassessmentoflmmunocytochemistry,UKNEQAS-IC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并顺利通过。近年来,该实验室建立、改进、完善、规范了多种属、多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病理技术规范实验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cluresop),丰富医院和北京大学病理中心提供了重要的诊断支持。

  潘琳的显微摄影作品在年中华病理年会上展出

  潘琳显微摄影作品入选医学基础教材

  “科学研究实验,是一个如齿轮般环环相扣的精细过程,它不欢迎热闹喧嚣,只有不惧怕枯燥和失败,坚持孤独,才能完成‘原始积累’,继而自由自在地探索世界。科研工作者只要有心,沉下心来,会发现辛苦中饱含着趣味,沿途总能遇见一些奇妙的风景。”做基础研究,需要勤奋、认真、踏实。然而在潘琳眼里,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真正爱上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变成发自内心的快乐,才有可能迸发出真正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智慧。

  最让潘琳感到骄傲的,不是展览、荣誉、人们的惊叹,而是自己与同事们积淀了数十年的工作成果——为研究人员、临床医师提供研究方法和诊断依据的病理形态学专著。

  同事眼里的潘琳

  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潘琳有一颗永远追求上进的心,执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可能这条路走的并不平坦,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付出许多的努力,最终在事业上有不错的成果。医院的中青年医生、学者都能够学习她这种踏实努力的精神。

  眼科副主任金明教授:潘琳像爱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工作,像雕刻师一样用智慧创造出一件件不同染色图片。即便是知名的组织病理专家,见到图片都十分惊讶,——这些图片如同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可想而知,她对自己专业多么具有激情、耐心和创造力,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汗水!她是组织病理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贾立群教授:潘琳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工作合作者。她能把工作做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和艺术、和美结合起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工作精神。

  中医外科主任夏仲元教授:潘琳老师是一位美丽优雅的知识女性。她让枯燥的医学知识技术变得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我曾跟她学习乳腺病理研究,被她的魅力所吸引,也被她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

  神经内科顾卫红研究员:病理形态学需要长期积累,潘老师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别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会在他(她)的工作中展示出来。潘老师的病理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骨关节外科程立明主任医师:潘老师非常善于和临床科室合作,很愿意帮忙。她制作的骨关节组织病理学片子质量非常高。

  心脏血管外科温见燕副研究员:潘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和智者。她智慧、从容、平和、沉静、执着,三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的投身于自己钟爱的病理研究,把病理工作做到了艺术的高度,已臻化境。她淡泊名利,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心血出书立说,在毫无保留地帮助年轻学者的同时,不医院的实验病理研究带领到全国领先的位置。令人敬佩!

  心脏内科青年医师于长安:潘老师认真执着,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包容平静的心态面对工作;她为人谦和,与周围同事相处融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她善于思考,勇于进行技术创新;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发现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之美,是我们的榜样。

  走进潘琳的实验室,丝毫没有病理实验室给人的那种异样的感觉,而仿佛置身在一个艺术工作室,明亮、干净、温馨。窗台上摆放着茂盛的绿植,叶片在阳光下闪光;墙壁上悬挂着一些显微世界的美图,都是她的作品;实验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玻璃瓶,里面盛放着各种染料和试剂,在潘琳的病理世界里,它们好像有生命一样,每个都闪着柔和的光,等待她的召唤……(作者/本文部分文字、医院顾卫红大夫博客特约主编/仇玉青)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zlff/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