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均属于中医讲的痹病的范畴。中医痹病的含义: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痹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2)病机
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人体,留注经络关节,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根据感受邪气的偏盛而分为不同的痹证,如风邪偏盛而为行痹,寒邪偏盛而为痛痹,湿邪偏盛而为着痹,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热邪偏盛而为热痹;
总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侵。
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1辨别寒热:风寒湿痹与热痹。
1.2辨邪胜(特点):
共同----肢体关节肌肉疼痛;
行痹----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痛痹----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加重,得热则缓;
着痹----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
1.3辨虚实:
实:风寒湿热,痰浊淤血。发病急,痛势剧,脉实有力;
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病程长,痛势缓,脉虚无力。
1.4辨痰瘀:关节漫肿,结节,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紫暗、瘀斑,脉弦涩。
(2)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法。
①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恶风或恶寒,喜暖,肢节屈伸不利。
舌脉: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
②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不移;遇寒痛甚,得热痛缓
兼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沉弦。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应用。
③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重着,酸胀,疼痛。
兼症:关节肿胀,皮色正常,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
舌脉:舌淡红,苔白厚而腻,脉濡滑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应用
④尪痹
主症:病程长,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明显
兼症:疼痛时轻时重,筋脉拘紧,曲伸不利;肌肉痿缩;或脊柱僵硬等;
舌脉: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应用
更多推荐:不绝望!医生的这7点忠告挽救了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风湿肿痛关节痛?用这种沟边野草煎水喝,祛除风湿走路都利索脂肪就怕这菜,一盘准时上厕所,刮油瘦肚子,出小蛮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