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天气因素,多半病人摔伤致股骨骨折,对于股骨骨折,你了解多少?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病因
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前者多引起横断或粉碎性骨折,而后者多引起斜行或螺旋形骨折。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ml。 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部张力骨小粱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老年人髋部周围的肌肉退变,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的有害应力,常不需很大的外力即可造成髋部骨折。 股骨头骨折多的是合并于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可合并股骨头上方的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可并发股骨头内下方的骨折或头上部的骨折,有时也可见到股骨头粉碎骨折。 转子间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症状
患者外伤后髋部出现疼痛、局部肿胀压痛,患肢不能活动。下肢畸形,髋内收、轻度屈曲、短缩。
检查
X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也不可缺少。应提起注意的是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当时可行CT、MRI检查,或者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
诊断
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同时注意检查存在的其他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骨牵引疗法,由于需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目前已逐渐少用,主要用于儿童骨折。 持续牵引:采用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维持复位后的良好位置。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成年人。 (二)手术治疗 (1)移位型骨折:予以骨折内固定:予以空心拉力螺丝钉固定。高质量的复位有助于增加骨折愈合的机会并降低股骨头坏死的概率。 (2)无移位型骨折:如GardonI型或GardonⅡ型,需卧床休息,皮牵引或穿防旋鞋4—16周,然后逐步离床活动。对于其中一部分患者转变为移位型骨折,目前绝大部分主张手术治疗,对于年老体弱、麻醉耐受性差的患者,可采取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采用空心钉经皮固定。 (3)基底型股骨颈骨折:此类骨折骨折线位于后关节囊支持带以远。容易愈合。很少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骨折段产生的弯曲力矩很大。若行3枚空心螺丝钉内固定,螺丝钉在远骨折段内缺乏有效支撑结构,成为点状固定。难以承受轴向负载,易于失效。故通常采用动力髋螺丝钉(DHS)附加1根防旋螺丝钉。也可以采用具有双拉力钉结构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三)人工关节置换 采用全髋或者半髋一直存在争议,实际具体应用中应当理性客观对待,对于身体条件差、并发疾病多的高龄患者应首选半髋置换。
饮食 在养病期间饮食也很重要,但不用太刻意饮食方面的调理,多口服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因为维生素C的缺乏能抑制胶原和骨的形成;病人因户外活动减少,维生素D缺乏也会影响新骨的钙化过程,适当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A过多,会使破骨细胞的吸收作用过强,使骨干变细,皮质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可以多吃虾米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要点
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嘱患者伤处48小时内间接性冷敷。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担忧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介绍治疗方法,以取得理解和配合。2.给予轻松疗法,适时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3.对行牵引者,维持有效牵引,做好牵引护理。4.患者平卧嘱其保持正确体位,可着“丁”字鞋,使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或外展。5.教会患者使用床用便器(使用时需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以免骨折部位脱位等)。6.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注意患肢的色泽、温度和感觉等,一旦出现麻木、针刺感、肿胀等,应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处理。7.牵引与复位固定后,早期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群舒缩的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用拉手架进行限定范围内的活动。6~8周后,在床上活动患肢,练习抬腿,增强下肢肌力;可使用双拐下地行走,但不负重。3~6个月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丢拐行走。8.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在6个月内避免屈髋大于90°的动作,同时避免做内收内旋、外旋等活动(如不宜用蹲式厕所,不宜做下蹲拾物动作,不宜坐低凳,不宜做盘腿等)。
9.鼓励患者减肥,以减轻下肢的负重。10.告知患者与家属,定期随访,出院后若出现患侧局部胀痛、肢体爆裂声,感觉关节脱臼或局部切口红、肿、热、痛等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