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外翻畸形是小腿自膝关节向外侧倾斜,失去下肢正常的线列关系。双侧膝外翻时,两下肢呈X形,俗称“X”形腿。膝外翻病人主要是负重力线偏于外侧方,甚至在膝关节外方,偏离越远则外翻程度越大。
正常人在下肢伸直位时,髌骨向前,两膝与两踝可互相靠拢、接触,两足向前有30°的开角,即小腿有15°外旋。若两足内缘并拢,则每侧小腿与膝关节可有l5°左右的内旋,髌骨不朝向正前方。此时膝关节可稍分开,有假性“O”形腿表现。轻度膝外翻者可无此现象,在检查病人时应注意。
于站立位检查膝外翻,须使髌骨朝向正前方,两膝内缘并拢,即可见内踝分开。两内踝间距离长度称踝间距,即以其数值说明膝外翻程度。另外,在X线检查方面,可用膝关节基线与股骨及胫骨长轴构成的角度说明膝外翻程度。膝基线是连结股骨内外髁关节面最低点的连线,可用以代表膝关节平面。与股骨长轴在外侧平均成80°角,与胫骨长轴在外侧成角90°~98°,在有膝外翻畸形时此二角皆小于正常。
膝关节是全身中结构最复杂、最大,所受杠杆作用力最强的一个关节。其运动是二维的,运动范围虽不及肩、髋关节广泛,却具有更为精确、复杂的规律。
膝关节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以及由髌骨和股骨滑车构成的髌股关节。
股骨下端膨大,为内髁及外髁,其间为髁间窝,内髁之横径较外髁者长,而纵径(前后径)则较外髁为短;内外髁的软骨面与胫骨上端者相关节,其前方两髁之间软骨面则与髌骨之后软骨面相关节。
胫骨上端亦膨大成为胫骨髁,其关节面较为平坦,称为胫骨平台,略向后倾斜,在胫骨内外髁之间骨质粗糙,其上突出部分为髁间隆突,在其前后各有一窝,即髁间前窝和髁间后窝。在胫骨外髁的外下面有一关节面,与腓骨头构成关节,不与膝关节相通。
髌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其后方为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的软骨面相关节,其下极为粗糙面。在关节以外,髌骨后方之软骨面有两条纵嵴,中央嵴与股骨滑车的凹陷相适应,并将髌骨后的软骨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者较窄厚,外侧者较扁宽,内侧嵴又将内侧部份分为内侧面及内侧偏面,髌骨之下端通过髌韧带连于胫骨结节。
股骨干的解剖轴与机械轴(即自股骨头中心至股骨髁间的连线)之间呈6°的向外倾斜的夹角,女性者由于骨盆较宽,此外倾角较男性者为大。在直立位时,股骨之机械轴并非完全垂直于地面,而是与垂线之间有3°的夹角。胫骨纵轴与股骨的机械轴约为一直线。因此,股骨干与胫骨干之间存在一外翻角,即正常之膝外翻。
膝外翻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膝外翻,原因不明的膝外翻和继发性膝外翻三大类。
本节主要讨论成人继发性膝外翻。
继发性膝外翻临床较多见,可由外伤及疾病等多种原因造成,佝偻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但由于社会生活的改善,逐渐减少。佝偻病时,不仅骨骺钙化不足,而且肌肉韧带也松弛无力。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的骨骺盘由于负重不均衡而出现生长抑制、骨骺盘倾斜。常是外侧不如内侧生长迅速,股骨内髁增大突向前方,外髁则较小,从而形成膝外翻。病情重者长骨骨干也弯曲。
青年、成人也可因关节处骨折畸形愈合而形成膝外翻。此外,内侧副韧带损伤、习惯性髌骨脱位等均可成为膝外翻的原因。膝部骨髓炎、骨关节结核等,可破坏膝部解剖结构,在少年儿童期可影响患肢生长发育而导致膝外翻畸形。其它如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直到老年人的骨关节炎,皆可造成膝外翻。
至于瘫痪性膝外翻,则以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引起的膝外翻畸形为多。脑炎后遗症、脊柱裂、进行性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皆可引起膝外翻等畸形。有时并不单纯为外翻,尚有小腿外旋、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存在。
膝外翻畸形的症状因病因而异。一般说来:双侧膝外翻者步态蹒跚;单侧者则有跛行,且可合并其它畸形,如扁平足、胫骨外旋、弓形腿、髌骨脱位等;畸形重者可继发内翻足及前足内收畸形;此外,可并发脊柱侧凸与骨盆倾斜。
内侧副韧带与前十字韧带可被拉长而松弛,造成膝关节不稳、易疲劳、受伤,膝关节内侧或大腿内侧肌群疼痛等;有时整条腿痛或腰痛;有时发生膝关节滑膜炎,出现关节积液。
病人站立时,因双膝相碰,常使一侧稍屈而处于另一膝的前方;另一膝则过伸而处于后方。此种姿势也容易引起疲劳。在快步行走或奔跑时,双膝易碰撞而跌倒。
如任其发展,30岁以后可形成骨关节炎。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诊断较易。
临床工作中,对膝外翻畸形有各种相应的检查方法。
最简便的方法是测量踝间距。按规定摆好两下肢位置,测出两内踝间距离数值。如两侧膝外翻程度不同时,可于站立位自膝关节内侧接触点作铅垂线,分别测得其与两内踝的距离。骨盆倾斜者,于低侧垫高足底,使骨盆端正后,分别测出两侧距离如上。膝外翻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外翻,系负重力线通过胫骨外侧平台的内侧半者;Ⅱ级为中度外翻,系负重力线通过胫骨外侧平台的外侧半者;Ⅲ级为重度外翻畸形,系负重力线在膝关节以外者.
在临床实际查体时,常以小腿长轴偏离负重力线上段的角度说明膝外翻程度。
当膝关节屈曲时,膝外翻畸形可受到掩盖而不易发现。如膝关节屈曲90°时,股骨内髁较外髁突出;若股骨下端变形严重者,则其突出更加明显。在膝关节屈曲时膝外翻畸形几乎消失的病例,Mikulicz及Albert曾作如下说明:膝外翻者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倾斜度若相等,则完全屈曲后,二者可重迭,外翻可消失;若只有胫骨关节面倾斜,则屈曲时小腿将偏向大腿后外侧,但实际可为小腿外旋所代偿;若只有股骨关节面倾斜,屈膝时小腿将偏向大腿后内侧,但实际可为小腿内旋所代偿;而且膝关节在屈曲时较为松弛,容易代偿,故外翻畸形不易被发现。
准确的测定方法是X线摄片,测得膝关节基线与股骨和胫骨长轴所形成的外侧角度。
治疗1.针刀治疗
第一次针刀治疗:五指定位
(1)体位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45°,膝关节后方置垫。
(2)体表定位五指体表定位法。医生立于病人患侧,用同侧手做五指定位。如病变在右膝关节,医生用右手定位,左侧膝关节病变,医生用左手定位。掌心正对髌骨中心,五指尽力张开,手指半屈位,中指正对的是髌韧带中部,食指、环指分别对应内、外膝眼,踇指正对胫侧副韧带起点及股内侧肌下段,小指正对髂胫束行经线上,掌根对准髌上囊。此外,在食指下4cm处向内3cm即为鹅足囊止点。分别用记号笔在上述7点定位。
(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刀具Ⅰ型3号、4号直形针刀。
(6)针刀操作
①第1支针刀松解胫侧副韧带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胫侧副韧带,先纵疏横剥3刀,然后调转刀口线90°,提插切割3刀。
②第2支针刀松解髌内侧支持带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髌内侧支持带,先纵疏横剥3刀,然后调转刀口线90°,“十”字提插切割3刀
③第3支针刀松解髌韧带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髌韧带,进针刀1cm,纵疏横剥3刀。
④第4支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髌外侧支持带,先纵疏横剥3刀,然后调转刀口线90°,“十”字提插切割3刀。
⑤第5支针刀松解腓侧副韧带及髂胫束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腓侧副韧带和髂胫束,纵疏横剥3刀。
⑥第6支针刀松解股四头肌腱及髌上囊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刀下有韧性感时,即到达股四头肌腱,先纵疏横剥3刀,再调转刀口线90°,“十”字提插切割3刀,然后继续进针刀,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已穿过股四头肌腱,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⑦第7支针刀松解鹅足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疏横剥3刀。对Ⅳ期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针刀整体松解。
⑧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第二次针刀治疗:髂胫束松解髂胫束的粘连和瘢痕
(1)体位仰卧伸膝位。(2)体表定位髂胫束行经路线。(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5)刀具Ⅱ型直形和弧形针刀。(6)针刀操作①第1支针刀松解髂胫束止点的粘连和瘢痕在胫骨外侧髁定点,使用Ⅱ型弧形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骨面,调转刀口线90°,弧形向下,然后向上铲剥2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髂胫束行经路线的粘连和瘢痕在股骨外侧髁定点,使用Ⅱ型直形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刀下有韧性感时提插切割2刀,深度0.5cm。
2.手法治疗
让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将患侧大腿固定,令患者将患侧膝关节屈曲50°左右,医生将患侧踝关节上部置于腋下,双手握住患侧胫骨髁下缘,让小腿先外旋40°左右,再内旋10°,然后一手推住患侧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拉住踝关节上端,使小腿内收,当达到最大限度后,突然加大力度,将小腿向内拉弹一下,接着将患肢放直,医生一手仍推住患侧膝关节内侧,使小腿内收,同时推动膝关节向外侧,当小腿不能内收时,弹拉小腿一下,手法即告结束。
此手法利用膝关节在半屈位时可以外旋40°左右、内旋10°的生理特点,将膝关节外侧有关软组织松解,然后再利用膝关节在伸直时不能转动,不能内收、外展的特点,用手法迫使其内收,将膝关节外翻畸形矫正。
以特定的金属固定器固定,每天调节螺丝两环,约需七天使关节恢复正常力线。35~42天拆除复位固定器。
3.药物治疗
服用活络Ⅰ号胶囊,每日三次,每次六粒。如有炎症,服用适当抗炎药。
4.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运动膝关节;也可配合理疗、药物熏洗等。
5.护理常规
应注意保持下肢的血液循环通畅。
ATTENTION膝外翻严重的需要打腰麻,行大型针刀松解
附:庞继光针刀医学新进展9月22日新疆班培训内容
全国第十一届针刀医学新进展培训班
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了规范针刀医学诊疗技术,普及推广针刀医学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针刀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培训中心主办,医院承办,中国针刀医学网协办的“全国第十一届针刀医学新进展培训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z),将定于年9月22日在新疆医科大学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培训中心
医院
医院中国针刀医学网
凡从事骨科、风湿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报名参加。
一、培训内容第一天,针刀医学总论
第一章针刀与闭合型手术
第一节针刀闭合型手术
第二节针刀的种类
第二章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作用
第一节针刀治疗疏通粘连
第二节针刀治疗松解瘢痕
第三节针刀治疗延长肌挛缩
第四节消除异常高应力
第五节针刀治疗消除骨质增生的原因
——应力平衡失调
第六节针刀切割减张内引流和降低骨内压
第七节针刀解除神经卡压
第八节针刀利用现代创伤修复机制改善微循环
第九节针刀纠正骨关节病理性移位和畸形
第三章针刀与针灸针的区别
第四章针刀闭合型手术和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一节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
第二节针刀闭合型手术的禁忌症
第六章针刀与解剖学
第一节针刀与微细解剖
第二节针刀与立体解剖
第三节针刀与动态解剖
第四节针刀与体表投影解剖
附:“C”型臂X线下关于腰椎横突形态其与体表棘突间点投影关系的研究
第五节针刀与标志解剖
第六节针刀治疗人体躯干安全区带的划分
第五章针刀与无菌术
第一节针刀操作必须执行无菌术
第二节针刀治疗室的无菌要求
第三节针刀治疗器械的无菌要求
第四节针刀术前病人的皮肤准备
第五节针刀治疗手术部位的消毒要求
第六节针刀治对医护人员的无菌要求
第七节针刀治疗辅无菌巾法
第八节针刀治疗关于预防用抗菌素问题
第六章针刀闭合型手术与麻醉学
第一节针刀治疗麻醉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针刀治疗麻醉方法选择的原则
第三节针刀治疗局部浸润麻醉法
第四节针刀治疗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与要求
第五节针刀治疗其他麻醉方法的选择
第六节针刀治疗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七章针刀闭合型手术的术前准备
第一节针刀治疗术前准备的必要性
第二节针刀治疗术前准备
第八章针刀手术的体位选择和术中配合
第一节针刀治疗卧位—针刀闭合型手术的最佳体位
第二节针刀治疗不同卧位和选择
第三节针刀治疗不同部位手术的体位选择
第四节针刀手术的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
第九章针刀闭合型手术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第一节针刀治疗疼痛处理预防
第二节针刀治疗眩晕乏力处理及预防
第三节针刀治疗出血血肿处理预防
第五节针刀治疗颅内压降低处理与预防
第六节针刀治疗发热处理与预防
第七节针刀治疗感染处理与预防
第八节针刀治疗硬膜外血肿处理及预防
第九节针刀治疗术后固定的观察和处理
第十节针刀治疗术后腹胀及预防
第十一节针刀治疗气胸处理及预防
第十二节针刀治疗术后功能锻炼
第十一章针刀闭合型手术的技法
第六节现代医疗设备相结合发展针刀外科
第二篇针刀治疗肌腱腱围结构损伤
第一章肌腱腱周围结构损伤总论
第一节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腱与腱围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针刀治疗肌腱腱围结构损伤
第二章针刀治疗上肢肌腱腱围结构损坏伤
(更多培训内容请联系培训老师索取,联系方式见下文)
二、主要授课专家:刘方铭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金泽明教授: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孟凡品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
宋兴刚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
董福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葛恒君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任月林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海东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风湿科主任
(实际出场专家报名后另行通知)
三、培训时间
年9月22日-30日(9月22日全天报到),全程8天四、报到地点:新疆医科大学五、培训费用:¥元/人(包括培训注册费、培训费、资料费、临床见习、手术观摩、考察调研等费用。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另计)六、本期拟邀请授课讲师:庞继光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原教学部主任、医院特需专家、骨科主任医师。一直从事普外与骨科临床工作,多年来专攻针刀临床治疗、科研与教学,成就斐然,学生遍布全国。他发表的《针刀治疗骨关节炎》论文,被评审为国家级课题。他编著的《针刀临床治疗规范》、《针刀入路解剖图谱》、《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等专著已风靡海内外。
王海东:男,生于年3月现担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研究所所长,医院特色医疗管理处处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库第二层次,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柳百智教授:中国针刀医学名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常委。针刀对人体软组织疼痛概念、软组织疼痛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颈项部软组织痛的解剖、诊断和治疗;常见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肩部软组织痛的解剖、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诊断和治疗;腰、骶、膝部软组织痛的解剖、诊断和治疗。
张天民教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医院针刀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学科带头人。
吴绪平教授:男,年12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
七、相关证书:1.学员结业后由医院颁发结业证,并授予国家Ⅰ类中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60学时,计10分)
2.办理证书:请带2寸彩照2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证复印件(办理结业证、学分证及上网认证用)。
八、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