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症状较轻

(1)发热型类风湿

病人体温长期在37.2℃~38℃之间,很少超过38℃

所谓“干性”关节炎,即临床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不明显或无肿胀,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得很快,数月至1~2年内即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此型的类风湿病变可能是首先在骨组织内发生肉芽肿而后波及关节,才致关节的病变,而关节腔内的渗出液很少

2004-5-23 10:31:00

内脏型类风湿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炎症活动度高,多数伴发类风湿皮下结节、白细胞增多、血沉持续增快、严重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度很高,以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内脏受累的表现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肿痛的表现一般是中等的,有时较轻微或退居次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要地位

③肺损害:可发生慢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肺部、罗音、发展为肺气肿,形成肺纤维化在类风湿活动期,胸膜发生渗出性炎症,可出现胸水,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显著,多在一周内消退

(5)内脏型类风湿

发热前可有感冒、咽炎、扁桃体炎、肺炎、外伤、寒冷等诱发因素发热多半在38℃~40℃ 以上,常为不规则持续性间歇热一般于每日午后开始发热,至傍晚或半夜热退有的病人从午夜或早晨开始发热,黎明或早饭后降至正常发热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十多年,有的从儿童期开始发热,至成人时仍发热当发热病人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出现之后,体温转为持续性低热,发热间期延长或迅速降至正常,即所病理性髋关节脱位谓“关节一肿,发热到头”

关键词: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类型和表现?

单关节型类风湿常从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以后病变始终在某一个关节上,反复肿痛,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进行,且常伴有其他关节疼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一年至数年,最终伴发骨关节病,可留有轻度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多半能够治愈,预后良好只有少数发展为多关节炎,而病程经过转为慢性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单关节炎

更多关键词相关资讯阅读

分享到:

此型类风湿的关节炎症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常见的发病关节为腕、踝、膝、跖、髋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间的缓解期,有半数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控制或治愈,可留有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关节粗大、微痛或僵硬、强直部分病人经数周数月后复发,转为亚急性和慢性但一年内发病关节不超过四个且未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预后良好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低热期间全身症状虽不重但较多,且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前驱期表现,如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 尤其是额部、口鼻周围、鼻尖和手足掌部),全身肌肉和多关节游走性疼痛或不定位的肢体酸痛不适,肢体发凉、麻木及蚁走感等等这些表现当天气变化、阴雨天、寒冷、尤其感冒时加重于低热和以上全身症状出现数周或数月之后,出现关节(双手多见)或全身僵硬现象,以晨起或睡醒后显著,活动后消失通常经数月至1~2年低热与上述前驱期表现之后,出现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之后,低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热消失或因关节肿痛突出而退居次位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到:

(4)“干性”关节炎

②血管炎:是类风湿内脏型中最严重的一种,被称为坏死性动脉炎、恶性类风湿血管的炎症和血管的闭塞性病变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分为两型:一型是四肢末端的血管炎,表现为指、趾的坏死,甲床瘀斑;另一型为累及内脏多器官的全身性血管炎,临床病情急,表现为不对称性多神经炎、发热、白细胞增多、肢体坏死、各种内脏损害等,预后不良

相关资料

②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这种病人的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风湿热,但经过密切观察,还是能够确诊的

(责任编辑:oneday)

作者:佚名

(3)少关节炎

①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本症的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皮环杓关节脱位疹,关节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不消失,血中无细菌生长,抗菌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

①心脏炎:有人统计类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发病率为14.5%有些病人的心脏炎极轻,临床无症状,故尸检结果发病率更高,约38 8%由此看来类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率比人们的印象要高得多类风湿性心脏炎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值得庆幸的是病变很轻,一般无临床症状,只有当类风湿病变高度活动时,才出现一些心脏症状,且不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炎经治疗后很快消失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yfzs/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