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活了80年,但关节用了60年就先“死”了,那后面的20年,就得深受其苦了。浙江大医院(下简称浙医二院)骨科是我省最强骨科团队之一。
骨科主任严世贵教授说,关节的寿命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一般的健康寿命是60年,一些后天因素,比如外伤、运动过度等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冬天是保护关节重要的季节。
那该怎么善待我们的关节,让它为我们多服务几年呢?
这些常识关节冷知识,你知道吗。
问题一:冬天穿单裤和关节炎无关
隆冬时节,南方人纷纷秋衣秋裤上身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她们穿着丝袜,在冬天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老一辈的人看到这一幕,还会习惯性抛出一句,这样下去非得关节炎不可……
上面我们已经提过,人体的关节和人一样,都有固定的寿命。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到了40岁,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这种普遍性表明,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其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
严世贵列举了骨关节炎发病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等等。“寒冷并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炎。”
但是,“天气一冷,关节炎就犯了”是很多关节炎患者的普遍的感受。这又如何解释呢?
严世贵说,低温会让血管收缩,导致关节的供血量减少,营养也因此大大减少。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关节可能就会受到伤害。
“当然,如果有些人已经很适应低温环境了,那对低温对他的影响就比较小。”
问题二:最有利关节的运动居然是它!
运动损伤是关节受伤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骨关节炎会发生在经常运动的青壮年也会患上骨关节炎。
有一类人是运动狂人,他们被“不深蹲,无翘臀”,“跑步的几大好处”等励志标题激励,天天泡在健身房,为练出维秘模特那样的翘臀或彭于晏那样的八块腹肌挥汗如雨,完全忽略高强度运动给关节带来的损害。
另一类人则因为担心关节受伤,对运动唯恐拒之而不及。
这两种态度,都被严世贵否定了,“运动过度不行,但完全不动也不行。就像车一样,总不能不开嘛。”
“适当运动”是他给出的建议。比如对关节病多发的中老年群体来说,跳跳广场舞、快走、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看到没有——广场舞!!!
由于钙质流失,骨质疏松,老年人非常容易骨折。严世贵说,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老人的平衡能力,这样跌倒的几率小了,骨折也就少了。
当然,运动要遵循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劳损。严世贵建议在出现以下情况后,要停止训练——
训练后关节出现疼痛,并持续两小时以上;肌萎缩加重,比如练了两个星期,你的腿部更加无力了;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关节开始肿胀;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疲乏。
在意识到运动对关节的损伤后,一些人会选择在运动时戴护膝、护腕、护踝等护具。但严世贵认为,这些护具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太大。
问题三:骨质疏松是常见病,20~40岁预防最重要
除了关节炎,骨质疏松也是中老年人、绝经妇女常见的骨科疾病。
严世贵说,骨质疏松与峰值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骼内骨组织的含量;峰值骨量,指的是人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
严世贵描绘了人的一生中骨量的变化趋势——
一开始,骨量不断上升;到了20~40岁左右,骨量达到并保持在最高水平;此后,骨量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到了老年,或者妇女绝经之后,骨量迅速下降。
许多人在进入中老年以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但此时已经错过了骨量的增长阶段,只能在低峰值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骨丢失。
严世贵建议在骨量增长阶段就要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提高峰值骨量。比如多补充牛奶、鸡蛋、沙丁鱼、肝脏、鱼子酱及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峰值骨量大的话,后面即使流失了,它的存量也不至于太少。得骨质疏松的概率也就低一些。”
来源:钱江晚报
栏目协办:诸暨市元泰堂国医国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