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畸形之一,该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包括髂骨截骨术(Salter手术)、骨盆内移截骨术(Chiari手术)、髋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Pemberton手术)等。

Salter手术是以耻骨联合为中轴的髋臼转向截骨术,适用于头臼比例适当,髋臼指数40°者。它通过髋臼上方横行截骨,截骨远端连同髋臼关节面以耻骨联合为轴,向前下和侧方旋转,使髋臼改变方向,从而改善髋臼前、侧方缺损,截骨线中间插入一三角形骨块,并利用2枚克氏针固定髂骨,将复位后的髋关节立即稳定在负重的功能位,也提供了髋关节骨性发育的良好刺激,缩短了固定时间,为早期负重创造了条件。若前倾角60°,可以在股骨上端行旋转截骨术矫正。它要求耻骨联合存在可转向条件,对髋臼指数45°、头臼不对称的患儿很难获得中心复位,甚至失败。

Chiari手术是7岁以上患儿的理想手术方式,是其他手术失败后的姑息性手术。该手术通过髋臼上方截骨,使截骨远端向内移位而增加髋臼容积,对股骨头的包容和关节的稳定需用2枚克氏针固定髂骨。此法的主要作用是加深髋臼,扩大股骨头负重部位与髋臼顶部的负重面,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因为未加盖,避免了以往加盖术植骨块脱出的缺点;由于负重力线的改变,患者负荷减轻,既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又保留了关节活动度。但术后“同臼不同心”,易发生退行性变关节炎。

Pemberton手术适合于髋臼较大而股骨头相对较小,髋臼指数40°者。该术式自髂前下棘上方开始,在髋关节囊上方0.5cm处平行于关节囊,向后弧形切开外板骨质至坐骨大切迹前方,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弓状线切开内板骨质,由外侧弧形向“Y”软骨截骨,将髋臼向下、外、前方旋转,植骨块嵌人截骨间隙。它是一种从内侧人路治疗髋脱位的手术方法,优点是可在直视下处理影响复位的髂腰肌、关节囊和髋臼的病理变化,具有手术损伤小、复位率高、大部分病例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股骨头无菌性环死率低和失败后不影响施行其他手术的优点。但该手术不能纠正股骨前倾角,也不能改变髋臼指数,因此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再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节僵硬、神经麻痹、骨性关节炎、继发性跛行等,以术后再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节僵硬这3种并发症较为多见。

术后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是术前牵引不够(较重患儿应作骨牵引),术中未作股骨上段缩短或旋转截骨、未能矫正过大的前倾角、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压力过大、髓臼内软组织残留、关节囊处理不当、复位后术中未做髋关节屈伸旋转试验,术后制动、护理不当。晚期脱位主要是术中未充分矫正DDH的骨性病理改变,术后股骨颈前倾角增大、髋臼指数回升、未能使股骨头和髋臼呈同心圆关系等。

有文献报道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压力持续过高,继而导致股骨头坏死、关节僵硬和复位失败。手术时破坏了股骨头内的血运来源,术中头臼间的压力未能得到缓解、头臼间没有获得同心圆复位致使股骨头局部压力过大,最终发生术后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与术前牵引时间、手术年龄、脱位高度有关,还与术中操作、损伤股骨头血运程度、术后运动持重早晚有关。

髋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大、出血多、广泛粘连,术后功能锻炼差。术中破坏髋臼、股骨头软骨,以及长时间髋关节固定也能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术前充分牵引,术中彻底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可降低术后瘢痕的形成,促进关节的血液供应,最大限度保留关节软骨,适度紧缩关节囊是保存关节功能的关键。术后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适当作床上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yfzs/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