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妈妈总觉得孩子的腿看着有点别扭,因为孩子的两条腿看上去不怎么直。然后就会问人:我家孩子罗圈腿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新生宝宝的双腿肯定是有些”O“型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罗圈腿”。可等孩子长到1岁,两条腿还是像“O“型腿;这时,妈妈们就有些着急了,心想孩子钙片也吃过了、维生素D也是按规矩吃的,饮食也很注意,怎么会这样呢?这么下去弄成个罗圈腿,长大了可怎么办呢?
有些妈妈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用纸尿裤害的?难道不能让宝宝用学步车?会不会是爷爷奶奶太宠爱,抱太多了?
不必过度担心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出生之后,他们的腿都是会向内弯曲的。因为宝宝在子宫狭小的空间里整个呈蜷缩的状态,他们的两条腿自然而然地就会蜷起来。所以说刚刚出生的宝宝有一双“青蛙腿”是完全正常的,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O型腿是不值得担心,也不需要额外干预的。大家看下面的图片,很多宝宝的双腿都会经历下面的这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一岁以内的宝宝的腿都会是O型的,到他们18个月左右的时候,他们的双腿会变直。但是到了三岁半左右的时候,有些宝宝还会出现X型腿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般的孩子到了七岁左右腿型才会变直,完全确定。
刚出生的宝宝O型腿,不仅不是病;假如人为地不断扳直绑腿,反倒是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实际上,在宝宝刚刚出生的最初一年里面,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宝宝的双腿的姿势,一些不正确的抱、背或者是坐安全座椅的姿势,会对宝宝的髋关节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导致日后的髋关节脱位。如何判断?当孩子睡着或者完全放松躺在床上时,把他的裤子和纸尿裤脱掉,然后轻轻将孩子的双腿拉直并拢。
O型腿检测:
将宝宝双脚自然靠近,看双腿膝关节间的距离。
如果这个距离小于3cm,说明正常;3~6cm之间,继续观察;大于6cm,则说明宝宝可能存在O型腿问题,建议家长最好带宝宝就医,请医生进行进一步判断。
X型腿检测:
将宝宝双膝自然靠近,看两侧踝关节间的距离。
如果这个距离小于3cm,说明正常;3~6cm之间,继续观察;大于6cm,就可能存在X型腿的问题,需就医进一步确认。
造成“腿不直”的原因是什么?造成O型腿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佝偻病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O型腿”并不是佝偻病,而只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症状。
除了缺乏维生素D,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外伤、肿瘤、先天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或X型腿,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
另外,一部分孩子过早站立或学步,因其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也容易导致“O型腿”。家长们注意了!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一般来说,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开始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常使用学步车也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喜欢把孩子交给学步车,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是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
育儿专家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做家务分身乏术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