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临床资料主诉四肢多关节肿痛25年,加重1月余。现病史患者女性,54岁,于2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PIP)、掌指关节(MCP)肿胀疼痛伴晨僵,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当时不规则服用雷公藤多苷片及柳氮磺嘧啶,后因服用后月经失调停服。后10年间患者关节肿痛逐渐累及四肢大关节,并伴有晨僵(大约1小时),多次就诊,病情反复。现患者各关节疼痛未见好转,右肩疼痛加剧,遂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重着,触之有热感。无发热,无关节游走性疼痛,无雷诺症,无眼干口干,无口腔溃疡,无光敏感,无盘状红斑,无鳞屑红斑。近1月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年行右肘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滑膜切除+尺骨鹰嘴成形术;右腕滑膜切除术+下尺挠关节融合术。否认其他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37.0℃;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0mmHg一般情况:精神清楚,营养良好,发育正常,自主体位,跛行,表情略痛苦。余正常。专科检查:双肩饱满,右肩明显,喙突处压痛(+),双肘活动可,双腕肿胀,左腕背侧肿胀明显,伴压痛,活动:掌屈30,背伸35度,尺骨小头处压痛,左手第二、三、四掌指关节肿胀,右手第二第三掌指关节肿胀,左手第二第三第四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桡动脉搏动正常,各手指血循环正常。双髋屈曲活动受限。双侧腹股沟中点压痛(+)。双侧4字试验(±);双膝胭窝饱满。双膝髌骨活动可。磨髌试验(-)。右侧浮髌试验(+),左侧浮髌试验(±)。双侧麦氏试验(-)。右膝外侧关节间隙(+)。右踝关节外踝处皮温升高,足背横向挤压试验(+),双侧第二跖趾关节肿胀,压痛(+)。辅助检查尿常规正常;血粘度正常;红细胞沉降率69mm/h;血常规:红细胞压积35.4%;血红蛋白,11lg/L;淋巴细胞%22.2%;单核细胞%5.1%;中性粒细胞%71.5%;血小板;红细胞总数3.^12/L;白细胞总数5.^9/L。凝血功能:D-D二聚体测定1.97;纤维蛋白原4.8g/L;肝肾功能:白蛋白44.0g/L;碱性磷酸酶80U/L;谷丙转氨酶14U/L;谷草转氨酶23U/L:B2微球蛋白2.2mg/L;葡萄糖(空腹)4.3mmo1/L;血电解质:钙2.3mmol/L;钾3.9mmol/L;C反应蛋白9.7mg/L;血脂:甘油三脂1.18mmol/L免疫:补体C31.2g/L;补体C40.43g/L;免疫球蛋白A2.4g/L;免疫球蛋白G14.8g/L;免疫球蛋白M1.6g/L;IgM型类风湿因子.00IU/mL放射X光提示:两肺纹理增多。主动脉弓硬化。双手腕类风关表现。右尺骨远端截骨术后。骨盆骨质增生。确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予青霉胺0.tidpo、帕夫林0.6bidpo、来氟米特10mgqdpo、乐松片60mgbidpo、叶酸片5mgqdpo,甲氨蝶呤注射液10mgqwim及其他对症治疗。分别于入院第6、12天予血液灌流(HA血液灌流器)治疗,1次/日,每次治疗时间-分钟。治疗结果血液灌流后四肢多关节红肿消退,多关节痛消失,后门诊随诊病情平稳。IgA、IgG、IgM型类风湿因子分别由38.00、.00、.00IU/mL下降到1.20、16.00、33.70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由.00RU/ml降至.00RU/ml,红细胞沉降率由65mm/h降至2mm/h。讨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已得到普遍承认,其病因及病理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表现为针对多种自身抗原的多克隆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活化,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而RA发病机制与多种抗体有关,炎症刺激因子及炎症抑制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在RA中发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antibody,AKA)等多种自身抗体。亦有研究表明,在临床常用检验指标中,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对于RA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其中以RF诊断效能最高1。HA型树脂灌流器的吸附材料为中性大孔树脂,吸附表面积较大,吸附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很好的清除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清除免疫复合物及抗体。使用HA型树脂灌流器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能够特异性地清除患者体内RF、免疫复合物病源性因子,减少免疫复合物在受损关节及血管内的沉积,使发热、皮疹、关节痛、关节肿胀、蛋白尿等症状消失或得到改善。对RA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般患者可解除病痛,恢复劳动能力。国内外研究证明,消除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细胞因子是治疗RA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缓慢,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本例通过两次血液灌流,迅速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其中IgA、IgG、IgM型类风湿因子分别由38.00、.00、.00IU/mL下降到1.20、16.00、33.70IU/mL,下降明显。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由.00RU/ml降至.00RU/ml,红细胞沉降率由65mm/h降至2mm/h。随着自身抗体的下降,患者症状也逐步减轻,关节痛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治疗结果的观察,血液灌流可以明显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水平,患者无明显不适,检测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的关节痛得到明显改善,确实是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1、朱旭明,丁小青,杨燕.类风湿因子、快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7-8.
---------------------------------------
操作指引:
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怎样看历史文章?点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怎样订阅健帆生物贵阳治疗白癜风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wdh.com/cjzz/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