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有病人讲:医生,我感觉手臂发麻,好像很多针在扎一样。或者是:医生,我这个胳膊不知道怎么了,好像感觉不到疼,使劲儿掐才有一点儿感觉。
其实,这就是手臂出现了麻木。
肢体“麻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时候,患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麻木”,容易把皮肤紧绷感(可见于水肿)、发冷或发热感(可见于血管舒缩功能失常)、酸胀感(可见于肌肉扭伤、缺血、炎症等)、运动障碍(肌肉、关节疾病或运动神经损害)等感觉,都说成麻木。但实际上,“麻木”是指肢体浅感觉障碍,感觉增多、减退甚至消失,是感觉神经出现了问题。
具体来说,“麻”和“木”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感觉到皮肤肌肉内有如虫行感、虫咬感、点麻感,按压不能消退,那就是“麻”了;而如果是肢体的痛觉、触觉消退,皮肤好像“变厚”了,要用力掐才能感觉到,甚至是冷、热、痛、痒感觉全部丧失,好像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一样,那就叫“木”。
为什么会出现肢体的麻木呢?
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肢体麻木。
一方面,出现肢体麻木不一定是发生了疾病,可能只是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或四肢受压。我们生活中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寒冷环境下待久了,不正确的睡姿压到胳膊,或者长时间保持蹲着的姿势,之后就会感觉到上肢或下肢的麻木。这种麻木一般在十分钟以内就会消失,且不伴有其他的症状,不需要做什么特殊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肢体麻木持续时间超过了十分钟,并且还伴有肢体运动障碍,比如肢体僵硬感、肢体无力等,很可能是出现了感觉神经的病理性损害,损害可能来源于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
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等可以压迫邻近的脊髓或神经,引起上下肢的麻木。
2、腕管综合征。
又称“鼠标手”,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可引起手部麻木及疼痛。
3、胸廓出口综合征。
外伤、肱骨头脱位、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淋巴结肿大、肿瘤和血管硬化等因素导致臂丛神经受压迫,从而引起手臂麻木。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累及周围血管和神经,可引起肢体发麻。
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
营养缺乏可导致人体内B族维生素严重缺乏,影响神经功能。
6、中毒。
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呋喃类、异烟肼等药物,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导致肢体远端麻木。
7、感染。
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可以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肢体麻木。
8、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硬化闭塞症、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可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而影响神经功能。
9、脑血管病。
脑中风可以导致对侧的肢体发麻,常伴有头晕、头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麻木是比疼痛更严重的情况,因为它往往提示着神经的损伤。因此,如果肢体麻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排除非病理性的因素,那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