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作者:东吴研究所
银屑病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六期
报告摘要:
生物制剂疗效及安全性优异,可满足大部分临床需求,已推至中重度患者一线用药方案
生物制剂类:未来市场仍将以生物制剂为主,覆盖率约占80-90%。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IL-17药物优势在于起效速度快,IL-12/23药物的长期疗效(1-5年,PASI90)会优于IL-17药物5-10个百分点;对于关节型银屑病患者,TNF-α抑制剂是首选,对关节痛症状的控制起效速度快,如果合并炎症性肠病、哮喘、湿疹等。则选用IL-23药物。
靶向小分子口服类:从口服的便利角度考虑,JAK抑制剂会占据一定的小市场份额,但鉴于其黑框警告,实际用药还需谨慎;此外,虽然PDE4抑制剂口服便利,安全性较好,但其临床疗效不如生物制剂。因此我们估计小分子药物未来约占10-20%市场份额。
传统治疗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安全性较差,会引起不可逆的肝硬化和肺纤维化,环孢素伤肾等,鉴于生物制剂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实际临床已将生物制剂推进至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一线用药方案。
生物制剂患者用药负担下降,市场覆盖率显著提升
根据既往全国流行病学数据预计未来中国银屑病患者人数将维持在万人左右,为银屑病药物行业发展奠定基础。银屑病目前尚未实现完全治愈,主要长期通过药物控制和稳定病情,减轻症状。
年起,生物制剂陆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用药价格降低使渗透率显著提升。大城市(北上广等)生物制剂覆盖率达60%,已达到和美国相似水准。目前临床医生普遍推荐长期使用,若病情维持较好,可适当减药维持治疗。鉴于生物制剂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已将生物制剂推进至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一线用药方案,需要用到生物制剂的中重度患者约60%(-万人)。
医保后用药负担减轻。例如诺华的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苏金单抗,IL-17)一年用药费用约4万元;强生的喜达诺(乌司奴单抗,IL-12/23)和礼来的拓咨(依奇珠单抗,IL-17)年治疗费用更低,大约在3.4万和2.2万左右。以北京医保为例,可报销80%,患者只需自费20%,目前生物制剂的整体经济负担相对来说可以承受。
国内企业,如恒瑞、君实、三生国健、康方和鑫康合等均布局于IL-17靶点,而对IL-23的布局和推进则相对落后。
小分子靶向药蓄势待发,有望在轻中度银屑病及中重度生物制剂停药后作为可选疗法
系统治疗和生物制剂尚存在无法满足的需求,如药物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不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负担和药物注射等众多问题,轻中度患者以及局部皮肤受累的患者急需有效、安全、便捷的疗法,以改善生活质量,生物制剂尚无法满足此类群体的治疗需求。
虽然小分子药物的起效不如生物制剂迅速,但是小分子药物只需要口服或外涂,无需注射,使用便捷、安全性高。目前小分子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而未来,也亟待获得高质量的临床数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